电路分析第五版答案/电路分析基础第5版答案
电路第五版85页例4-1的步骤求解,结果我知道是叠加,但计算过程怎么算的书...
假如电路中包含一个电压源、一个电流源,求某个元件的电流I。使用叠加定理过程如下:Us单独作用时,Is开路。使用电路分析的方法,求出I;Is单独作用时,Us短路。使用电路分析的方法,求出I;叠加:I=I+I。
在图C中,四个电阻的关系是:上臂的两个电阻并联;下臂的两个电阻并联;然后再将这两个并联电阻串联接入电流源。具体来说,上臂的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,下臂的两个电阻R3和R4并联。串联接入电流源后的总电阻可以通过计算了解到。
因此:i1=-U/6=-[4×4×6/(4+6)]/6=-4×4/(6+4)=-6(A)。
如果把这张图改一下,产生的进位1不写里面,这样就是:0111 1110+0110,请看图:第一次产生的进位1用红色,根据颜色容易看懂。 低四位明白,那么高四位+1,很显然是1000。
电感器件电感量的计算公式:方法L=μ×Ae*N2/l,其中:L表示电感量、μ表示磁心的磁导率、Ae表示磁心的截面积、N表示线圈的匝数、lm表示磁心的磁路长度。方法经验公式:L=(k*μ0*μs*N2*S)/l,其中,μ0为真空磁导率=4π*10(-7)。
邱关源第五版电路,6-2求解
〖One〗、在电路分析中,我们经常需要求解电路中的电流和电荷量。对于一个电容元件,其电流i与电压u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i=Cdu/dt来表示,其中C是电容的容量。这意味着电流i是电容电压u随时间变化率的C倍。与此类似,电容元件的电荷量q与电压u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公式q=Cu来表达。
〖Two〗、电源等效变换:左边三个电压源串联电阻的并联支路,分别等效为:10/4=5A、10/4=5A和6/2=3A的电流源,这三个电流源同方向并联,等效为:5+5+3=8(A),方向向上;三个电阻并联,等效为4∥4∥2=1(Ω)。因此三个并联支路等效电路为8A电流源、并联1Ω电阻。
〖Three〗、求开路电压,左边回路电流为(12+6)/(3+6)=2 A, Uo=12-6*2=0 V,等效电阻为R=3||6=2欧(为了得到u1,不包含4欧电阻),这样等效电路的端电压U与外面的电流有关即U=2*2*u1 ,而从原电路看u1=U-12V=2*2u1-12,得u1=4V。u=2*u1*(2+4)=48。
〖Four〗、A电流源电流,就是4Ω电阻和6Ω并联的总电流,根据并分流,它们的端电压为:U=4×(4∥6)=4×(4×6/(4+6),上正下负。因此:i1=-U/6=-[4×4×6/(4+6)]/6=-4×4/(6+4)=-6(A)。
〖Five〗、源置零(短接)后的等效电阻,显然有Req=3//6=2欧 所以短路电流Iab=Us/Req=-5A 备注:此题用叠加定理是比较方便和容易理解和掌握的。建议您借鉴《电路》,邱关源主编,第3-4章;学习 解电路的2b法,支路电流(或电压)法,网孔电流法,回 路电流法,结点电压法,戴维南定理,诺顿定理等。
〖Six〗、深入理解独立回路的概念,可以借鉴邱关源编写的《电路》第五版。书中通过拓扑学中的树和支路的概念来解释独立回路。树是由电路中的支路构成的最小连通子图,它不包含回路。而支路则是连接电路中任意两点的路径。通过树和支路的概念,可以构建独立回路的集合,进而计算电路中的未知电流。
电路分析基础用什么书比较好?如果就电路分析基础要第几版比较好?
〖One〗、电路分析基础就选邱关源的第五版电路。全书共分18章,主要内容有: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、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、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、电路定理、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、储能元件、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、相量法、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、电路的频率响应等等。
〖Two〗、对于电路分析的学习,推荐《电路》第五版,作者是邱关源。这本书是电路基础知识的经典教材,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,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。如果希望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,可以尝试阅读《漫画电学原理》。这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漫画形式讲解电学知识,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技巧。
〖Three〗、**《尼尔森的电路第九版》**:这本书是电路分析的经典教材,内容全面,适合初学者入门。作者尼尔森对电路学科的历史有深入的了解,为读者补充了很多背景知识。 **《查尔斯的电路基础(第六版)》**:作者是IEEE前主席,书中对电路的叙述功力深得读者喜爱。
〖Four〗、总的来说,工程电路分析基础(第7版)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,无论是从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来看,都值得推荐给正在学习电路分析的读者。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,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,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〖Five〗、明确的说,这种电路电子电路教学书籍肯定是要买最新版的,毕竟科技,随时随地都在进步,你买找几个版本的话,有可能技术就过时了,或者更新了,没有及时学习。
关于电路交换,分组交换,报文交换。
〖One〗、网络交换技术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,电路交换技术、报文交换技术、分组交换技术和ATM技术。
〖Two〗、数据交换结点需要经历存储、转发这个过程,所以会引起转发时延。『2』此种方式只能用于数字信号。分组交换:该种方式可以说是报文交换的升级版。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,但会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,然后再将这些分组逐个进行发送。
〖Three〗、独占性 报文交换不需要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,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,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。电路交换在建立电路之后、释放线路之前,即使站点之间无任何数据可以传输,整个线路仍不允许其他站点共享。
〖Four〗、报文交换(Message Switching)报文交换也是基于存储转发原理,但已不再广泛使用。三种交换方式比较 电路交换适合传送大量数据且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,传输速率快。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在传送突发数据时提高了信道利用率。分组交换的分组长度较短,传输时延小,具有更好的灵活性。
〖Five〗、分组交换将长报文分割为短分组逐个传输,减少了传输时间与缓冲区需求,降低了出错率,但存在存储转发时延,且需对分组排序。电路交换适用于大量数据传输,报文交换适用于多终端通信,分组交换则适合突发式数据通信。
标签: 电路分析第五版答案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